导航菜单
bat365在线平台
系部荣誉
通知公告
动态资讯
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
行政教师
学科分布
教育教学
本科生
研究生
科研成果
学生获奖
国际交流
招生就业
本科生
研究生
学生活动
研究中心
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
法国研究中心
魁北克研究中心
瑞士研究中心
比利时法语区研究中心
法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
校友之家
理事名单
校友风采

【讲座报道】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高端论坛第二十一讲——蒙田《随笔集》中自我的书写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7-01-04 [来源]: [浏览次数]:

2016年12月12日周一上午10点,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副教授Didier Ottaviani先生应法语系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的邀请,在逸夫楼615教室做了题为“论蒙田《随笔集》中自我的书写”(L’écriture de soi dans les Essais de Montaigne)的讲座。

Ottaviani先生是研究中世纪哲学的专家。他认为,《随笔集》一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想。《随笔集》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部独特著作。

讲座人主要从《随笔集》中的“自我”展开阐述。他认为,在当时法国发生长期宗教战争的背景下,“人”的地位被忽视,而该书以“我”这个第一人称来写作,开创历史先河,反映了作者对“人”的思考,对人性的拷问。《随笔集》的诞生标志着法国文艺复兴走向成熟。

接着,教授区分了两组不同的概念,一组是创造者(créateur) 和生产者(producteur),一组是风格(style)和 方式(manière)。通过它们的区别来表现蒙田独到的语言和文笔。《随笔集》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真实面貌:自然、动感、丰富。

然后,讲座人特别摘录了《随笔集》中具有代表性的几段语录来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思考。蒙田展示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对“人”的反思。他认为“人”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模型,每个人都拥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方式。尤其是在经历困难的时候,最考验“人性”。我们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蒙田在描述自己的时候,也毫不掩饰地暴露了他的弱点和天然本相,告诉我们人要忠实于自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在这里,Ottaviani先生借此跟大家分享了一点自己对人生的一点感悟,他认为人生就像射出去的箭,箭终有落下的时刻,无法避免,所以我们从最初就应瞄准较高的标准(La vie est une flèche , il faut viser plus haut)。这一点与我国古代哲人“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Ottaviani老师鼓励我们多读《随笔集》。这部著作与蒙田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人书合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正如蒙田自己写到的:我书写了这本书,这本书也书写了我(Je fais ce livre, ce livre me fait aussi)。同时,书中也教会我们很多有用的生活哲理。另外,Ottaviani先生也提到,对于蒙田本人,世人有很多不同的诠释方式和诠释角度,没有人能够完全认清真正的和完整意义上的蒙田。

讲座的最后,Ottaviani老师与在场的老师同学就“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自我和融入集体”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热烈的探讨。

(王璇供稿)